首页>问题分析>正文

破解土地“沉睡”难题 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整治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的探索实践

来源: 东营市发布时间:2020-07-30 15:28:0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闲置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我省、我市结合实际大力探索闲置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政策运行和管理模式,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东营经济发展主阵地,土地资源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一边是大批土地在闲置低效“沉睡”,另一边则是能拉动经济的项目却“无地可用”。为破解这对矛盾,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创新思路举措,探索实施“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专项行动”,盘活利用闲置低效用地,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经济发展与集约用地的双赢。近两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政策扶持和要素倒逼、行政强制和市场引导,共处置闲置低效建设用地47宗3634亩,整合盘活闲置厂房30宗27.4万平方米,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一、实施“两个两年计划”,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成立“闲置和低效用地专项清理行动领导小组”,立足标本兼治,分步实施2018—2019、2020—2021两个“两年计划”,着力解决土地利用粗放、投入产出效益低等问题。

(一)第一个“两年计划”着重治“标”。从2018年至2019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潜力。摸排发现,由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早期开发建设阶段土地资源利用较为粗放,产生了大量圈而未用、圈而未建的大院落,特别是油田工业园建设初期,为吸引油田改制企业入驻预留大量土地,并未进行有效开发利用,造成巨大浪费。后期因经济形势变化、企业自身经营调整、低效招商引资、发展粗放等原因,造成区内留有不少低端工业项目及闲置低效利用地。最终认定油田工业园闲置土地22宗、1948亩,低效用地49宗、4400亩。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一地一方案”,对每块闲置低效用地都制定专门处置方案,明确处置标准、处置时限和牵头部门,限期分批分期进行处置。截至目前,已处置闲置和低效用地2614亩,完成总量的41.2%。

(二)第二个“两年计划”着重“治本”。从2020年至2021年,对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全域提升,建立土地高效利用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将“亩产效益”作为项目建设的核心指标,结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和企业规模特点,探索建立导向清晰、指导规范、权重合理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对区内企业开展全面综合评价,促进土地等要素科学配置。二是推行“标准地”出让新模式。探索建立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项目评价标准体系,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容积率、亩均税收等具体指标,提升用地供地科学化、标准化水平。目前,已初步划定10平方公里范围作为试点区域,迈出探索试行第一步。三是实行“双合同”管理。对新上项目同时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和投资建设协议(即履约监管协议),各职能部门按既定标准予以监管和验收,形成多部门联动的集约节约用地新机制。

二、坚持“三片多点布局”,引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与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结合,围绕最新发展规划定位和产业体系布局,实行“以产定地、以地供产”,积极引导产业项目入园入区,着力打造“三片多点”发展格局,有效解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科学布局、保障项目发展需求等方面用地问题。

(一)主体产业区——腾笼换鸟,多点并进。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协商收回等方式处置主体产业区内闲置低效用地,优先安置产业升级项目,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区。比如,对黄河路以南、东八路以西的胜利油田长安控股保水剂项目长期闲置和低效利用的227亩建设用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盘活胜利方圆143亩低效用地,建设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引进山东米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投资5.1亿元租赁国资公司3.7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年产12万立方米新型PET芯材项目;引导国瓷公司投资6亿元,盘活国源公司3.5万平方米厂房,建设200万片/年高导热陶瓷基板、400万升/年内燃机后处理装置项目;盘活锌锰数控公司闲置厂房3万平方米,建设胜邦管道年产5万吨高聚乙烯管材生产基地等。二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产城融合定位,积极实施“退二进三”政策,推动业态升级、产城融合发展。比如,对莒州路片区低端项目进行集中清理,先后收回68家企业3614亩闲置低效用地,规划为莒州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先进行基础配套再吸引项目入驻,已引进大连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蓝色港湾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区域价值和服务功能快速提升。三是悦来湖科技人才聚集区。收回悦来湖区域870亩闲散土地,整合周边科教资源,规划打造悦来湖科技人才聚集区,集中建设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行业技术支撑平台,已吸引中电光谷未来城、北航东营研究院等项目入驻。包装提升中电光谷未来城项目,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打造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孵化平台,签约入驻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中科院超硬与半导体材料实验室等国家级和行业领先的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30余家。四是府前街金融商务聚集区。目前,通过对近500亩土地的开发利用,已有国际金融港、国贸大厦、金融大厦等15个项目建成投用,入驻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近80家,现已成为东营市重要的金融商务中心。

(二)新材料产业园——打造发展平台,集聚创新要素。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收回胜利油田方圆公司、胜大水产等单位1.7万亩闲置国有土地,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功能陶瓷、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铜基新材料和5G产业。针对园区内闲置用地、用房较多的现状,拿出“真金白银”政策,吸引龙头型、创新性、平台型项目入驻,既缩减了项目建设时间,又盘活了闲置资源。依托原大海蓝色电子等公司闲置土地和厂房,规划建设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园,新上5G用关键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5个项目,正在建设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孵化基地。收回胜利慧岩公司95亩土地及2.6万平方米厂房,用于支持东珩国纤公司建设高性能氧化铝纤维项目,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三家能够生产氧化铝纤维的企业,多项技术打破美国3M、日本三菱公司垄断。盘活赐成石油公司8000平方米空置厂房,引入斯玛特乙烯塑料管件项目,现已启动二期项目建设。

(三)空港、临港产业园——严把准入关口,培育未来产业。空港园区、临港园区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现代海洋产业的特色园区和全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园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高水平规划设计,强化综合开发配套,坚守规划刚性约束,严把土地闸门,从源头上杜绝低效用地。目前,总投资14亿元的空港产业园基础设施及综合服务配套工程入选国家财政部PPP项目库,两年内建设完成,将为打造山东北翼空港经济中心和中转枢纽机场打下良好基础。围绕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和小清河复航,积极推进广利港与小清河河海联运,提升广利港综合服务功能,带动临港产业园一体化发展。

三、探索“五条基本路径”,分类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运用司法、行政、市场、金融等手段,探索直接收回、调整规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收回、合作开发“五条基本路径”,推进闲置低效产业用地“腾笼换鸟”,着力引好项目、大项目,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通过积极协商直接收回闲置低效土地。对用地单位因自身原因未动工开发建设或建设进度缓慢甚至终止建设的闲置低效用地,通过与企业积极协商,由自然资源部门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重新挂牌出让。比如,收回赐成石油公司部分空闲土地40亩,并于2019年11月重新挂牌出让,促进德清鑫泉公司高端纳米磁粉项目落地。

(二)通过调整规划“退二进三”盘活土地。落实产城融合功能定位,调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重新规划为商业、住宅用途的土地,主导实施区域性地块“退二进三”,对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利用。比如,先后收回万隆钢构、康普善药业等工业项目土地100亩,按照商住综合用地重新出让,并实现利用外资3000余万美元。

(三)通过兼并重组盘活存量低效资产。针对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已处于破产重整阶段的企业,通过资源要素的整合、嫁接和重组改造,盘活低效存量资产,实现破产企业浴火重生,带动区域产业升级。比如,天信集团金鑫铜业公司240亩土地及厂房受公司破产影响得不到有效利用,通过招商嫁接引入深圳龙电电气公司高端铜箔项目,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四)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强制收回土地。对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已投入一定资金,但因资金、经营等原因短期内无力继续开发的项目,或依托油田而生的改制企业,因传统行业发展遇到瓶颈从而造成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项目,鼓励企业跨行转型或腾出土地、逐渐退出。比如,强制收回佛思特公司319亩、广田木业公司土地109亩、龙玺石油公司土地35亩,用于新项目入驻。

(五)通过搭建平台合作开发盘活闲置厂房。充分利用专业招商队伍,积极搭建招商项目合作平台,吸引30多个项目落地投产,盘活区内闲置厂房27.4万平方米,占地1000余亩。比如,通过购买、租赁等形式,由山东森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万吨功能新材料项目,盘活东营绰丰动力有限公司闲置厂房5000平方米;由新达德安新材料科技公司建设RTP柔性复合高压输送管项目,盘活孚胜工程机械公司闲置厂房6000平方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