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资讯>正文

“山东造”向高端迈进 “大国重器”挺起脊梁

来源: 齐鲁网发布时间:2021-11-30 10:43:47

同比增长17.1%,是今年前三季度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交出的成绩单。通过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高端装备产业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变化。作为山东着重发力的“十强”产业之一,通过持续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发展成为山东支柱产业之一。

2017年,高端装备在全省装备制造业占比仅27%,2020年这个比例已超过50%,今年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继续跑出“加速度”,全省高端装备快速发展,高端技术装备已然挺起工业脊梁。

创新生态培养 带动山东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大力扶持企业开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动解决产业链 “卡脖子”技术,提升企业创新活力。今年,山东新培育认定264个产品,累计培育认定1443个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提升企业创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旨在促进装备制造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下一步山东省工信厅将继续加大服务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加快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以示范应用促进持续创新,带动山东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工业强省建设进程注入新动能。

智造未来 智能制造转变升级

2020年,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0%。高端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年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0多家,占全省工业总数的34.1%;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50多家,占全省工业总数的36.6%;省级重点实验室近30家,占全省工业总数的41.5%。山东省累计培育认定31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辅导带动96家企业实施智能化升级。新材料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业“加速跑”。走进菏泽市定陶区5G新材料产业园生产车间可以看到,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忙碌运转。据了解,该生产线生产的超薄柔性织物是一种导电布,产品攻克了导电布产品金属结合力不强的难题。待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助力菏泽高端装备制造业加速发展。

“大国重器”出海 “山东造”向高端迈进

10月22日,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举办海尔中央空调日,海尔中央空调与北斗卫星、5G技术等中国最顶尖科技一起向全球展示“中国硬核科技风”,让全球参观者见证海尔中央空调在世界舞台的领跑实力。迪拜是亚热带气候,常年高温高湿,国内生产的空调在当地很难正常工作,加上中国馆4000多平米的制冷面积,这在行业内都没有成功的解决方案。为鼓励企业向这类行业难题攻关,山东省工信厅将海尔磁悬浮空调认定为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在生产要素上给予扶持,享受年销售额5%的奖补。在政策激励下,海尔成功攻关风冷磁悬浮中央空调,并先后拿下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招商局蛇口等重点项目订单。此次运用的风冷磁悬浮产品具有27项专利,在空调行业内是领先的。在首台套政策激励下,实现突破的不仅有终端产品,还有工业体系中的关键零部件。在淄博,华成中德公司刚刚研发出一款适用于大型矿山的减速器,这一项目也被认定为省级首台(套)产品。海尔中央空调作为中国馆的官方合作伙伴,为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提供了专业的全场景智慧节能空气解决方案,高温下仍能稳定运行的T3风冷磁悬浮、智慧节能的物联多联机、以及高静压大风量空气处理机、风盘等,海尔中央空调实力展现,彰显科技风采,打造中国名片!

11月19日上午,高端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崂山区政府举行。为紧紧把握海洋这片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崂山区始终坚持瞄准海洋产业“高精尖”方向,整合资源要素,厚植创新土壤,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加快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打造崂山蓝色“新动能”。此次高端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的签约落地,正是崂山区践行海洋强国战略,聚焦海洋先进装备领域,积极推进海洋科技项目产业化,加快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迈进的又一重要举措。

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被写入了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青岛市也将继续出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做大做强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提升涉海产业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山东省海洋监测装备产业化项目、高端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先后落地,聚焦海洋先进装备领域,积极推进海洋科技项目产业化,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迈进。截至目前,全区已拥有16家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6家涉海科研院所、18个海洋类重点实验室、9个海洋类技术创新中心、4个海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打造智能制造新生态 聊城市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入部分企业领跑的新阶段

向“智造”迈进,向集聚发展,向高端升级,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向优。目前,高端装备制造业已成为聊城市举足轻重的主导产业之一,成为聊城高质量发展新名片。8月25日,省工信厅公布了2021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聊城市东阿阿胶的“阿胶自动熬制平台”、中通客车的“智能CT医疗车”、太平洋(聊城)光电的“VCSEL激光器和PIN光探测芯片与器件”、鲁晟精工的“基于前瞻预取技术的CK0640数控精密车床”等17项产品入选。首台(套)技术装备是指经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国内率先实现原理、结构、性能等方面的重大创新,具有显著节能、节材和环保等特征,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成套或单机装备产品。自2009年省政府制定首台(套)技术装备财政扶持办法以来,聊城市积极引导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能力,研发首台(套)技术装备产品,聊城市省级以上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累计达到52个。

目前,山东装备制造业不仅规模居全国前列,产品结构也更均衡,产业发展脚印深、步子稳,既有重型装备类产品,又有消费装备类产品,为遭遇风险挑战时夯实盈利稳定性提供了基础。一个个大型高端装备新项目加速推进,正在加速转化为新的产业驱动力,通过高端引领、协同发展,有山有峰、协作融合的高端装备产业链和产业群正在山东逐步形成。

相关推荐